近日,美女做爱 设施蔬菜栽培科技创新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一区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IF 9.0)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approach for utilizing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preparing agricultural Jiaosu from Humulus scande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探讨了利用五种常见野生植物(葎草、绞股蓝、齿果酸模、泽漆、马齿苋)制备农用酵素的可行性,并深入解析了其在提升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微生态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野生植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研究发现葎草酵素中含有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酪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乳酸、乙酸、丁酸等多种有机成分,以及生长素、水杨酸、茉莉酸等植物激素,具备促进作物生长与抗逆性的潜力。与霍格兰营养液相比,葎草酵素处理的小白菜在根系发育方面表现优异,根鲜重、根长和根体积分别提高67.7%、20.1%和78.9%。同时,维生素C、总黄酮、花青素和总酚含量显著提升,表明其有助于提高作物的营养与功能成分。此外,酵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如脲酶、磷酸酶等),并重塑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有益菌群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酵素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中460种代谢物的丰度,其中257种上调,203种下调,主要富集在Metabolic pathways、Microbial metabolism in diverse environments、Biosynthesis of cofactors、Nucleotide metabolism等关键通路。综上,本研究系统证实了将葎草、绞股蓝、齿果酸模、泽漆和马齿苋等野生植物转化为农用酵素的可行性,且野生植物酵素能提供作物必需的矿物质、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植物激素,这些成分不仅可满足作物营养需求,还通过提升土壤肥力和改善根际微环境来修复土壤,揭示了小白菜在根系发育和品质指标上表现更优的机制。

图1 农用酵素-土壤环境-作物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
本研究全面系统地验证了利用野生植物制备农用酵素的技术可行性与农业应用价值,为实现农业绿色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符合循环生物经济原则,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2 5种野生植物制备农用酵素流程及应用效果图示
团队青年教师李猛博士为该研究第一作者,王吉庆教授、肖怀娟副教授和杜清洁博士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团队成员李娟起、汪虎、王雪婷等老师以及硕士生岳婷茹、罗万聪等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41100110200)、河南省重点科技研发与推广项目(252102110174)、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HARS-22-07-G4)的资助。文章链接://doi.org/10.1016/j.biortech.2025.133434